水處理的含義:“水處理”便是通過物理的,、化學的手段,去除水中一些對生產(chǎn),、生活不需要的物質的過程,。是為了適用于特定的用途而對水進行的沉降,、過濾、混凝,、絮凝,,以及緩蝕、阻垢等水質調理的過程,。由于社會生產(chǎn),、生活與水密切相關,因此,,水處理領域涉及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構成了一個龐大的產(chǎn)業(yè)應用。
水處理(water treatment )對水源水或不符合用水水質要求的水,,采用物理,、化學、生物等方法改善水質的過程,。
水的處理方法可以概括為三種方式:
①較常用的是通過去除原水中部分或全部雜質來獲得所需要的水質,;
②通過在原水中添加新的成分來獲得所需要的水質;
③對原水的加工不涉及去除雜質或添加新成分的問題,。
1,、什么叫COD(化學需氧量)?化學需氧量(COD)是指廢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質在被化學氧化劑氧化時,,所需要的氧量,,以氧的毫克/升作為單位。它是目前用來測定廢水中有機物含量的一種較常用的手段,。COD分析中常用的氧化劑有高錳酸鉀(錳法CODMn)和重鉻酸鉀(鉻法CODCr),,現(xiàn)在常用重鉻酸鉀法。廢水在強酸加熱沸騰回流條件下對有機物實行氧化,,用硫酸銀作催化劑時可以使大多數(shù)的有機物的氧化率提高到85-95%,。如果廢水中含有較高濃度的氯根離子,應該用硫酸汞將氯離子屏蔽掉,,以減少對COD的測定干擾,。
2、什么叫BOD5(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量也可以表征廢水被有機物污染的程度,,較常用的為5日生化需氧量,以BOD5表示,,它表示廢水在微生物存在下進行生化降解5日內(nèi)所需要的氧的數(shù)量,。
3、COD和BOD5之間有什么關系?有的有機物是可以被生物氧化降解的(如葡萄糖和乙醇),,有的有機物只能部分被生物氧化降解(如甲醇),,而有的有機物是不能被生物氧化降解的而且還具有du性(如銀杏酚,、銀杏酸、某些表面活性劑),。因此,,我們可以把水中的有機物分成2個部分,即可以生化降解的有機物和不可生化降解的有機物,。通常認為COD基本上可表示水中的所有的有機物,。而BOD為水中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因此COD與BOD的差值可以表示廢水中生物不可降解部分的有機物,。
4,、什么叫B/C?B/C表示什么意義,?B/C是BOD5與COD比值的縮寫,,該比值可以表示廢水的可生化降解特性。因此,,BOD5/COD值常常被作為有機物生物降解性的評價指標,。
BOD5/COD |
0.5 |
易生物降解 |
BOD5/COD |
0.4 |
可生物降解 |
BOD5/COD |
0.3 |
較難生物降解 |
BOD5/COD |
0.2 |
較以難生物降解 |
5、什么叫廢水的預處理,?預處理要達到哪幾個目的,?生化處理前的處理一般都習慣地叫作預處理。由于生化法處理費用比較低,、運行比較穩(wěn)定,,因此一般的工業(yè)廢水都采用生化法處理,廢水的治理也以生化法作為主要的處理手段,。但廢水中含有某些對微生物有抑制,、有du害的有機物質,因此廢水在進入生化池之前必須進行必要的預處理,,目的是將廢水中對微生物有抑制,、有du害的物質盡可能地削減或去除,以保證生化池中的微生物能正常地運行,。預處理的目的有二個:一是將廢水中對微生物有抑制有du害,、有抑制作用的物質盡可能地消減和去除或轉化為對微生物無害或有利的物質,,以保證生化池中的微生物能正常運行,;其二是在預處理過程中削減COD負荷,,以減輕生化池的運行負擔,。
6、廢水集水池是派什么用的,? 廢水集水池的作用是匯集,、儲存和均衡廢水的水質水量,。各個車間的生產(chǎn)廢水,其排出的廢水水量和水質一般來說是不均衡的,,生產(chǎn)時有廢水,,不生產(chǎn)時就沒有廢水,甚至在一日之內(nèi)或班產(chǎn)之間都可能有很大的變化,,特別是精細化工行業(yè)的廢水,如果清濁廢水不分流,,則工藝濃廢水與輕污染廢水的水質水量變化很大,,這種變化對廢水處理設施設備的正常操作及處理效果是很不利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廢水在進入主要污水處理系統(tǒng)前,,都要設置一個有一定容積的廢水集水池,將廢水儲存起來并使其均質均量,,以保證廢水處理設備和設施的正常運行,。
7、為什么廢水中的膠體顆粒不易自然沉降? 廢水中許多比重大于1的雜質懸浮物,、大顆粒,、易沉降的懸浮物都可以用自然沉降、離心等方法去除,。但比重小于1的,、微小的甚至肉眼無法看到的懸浮物顆粒則很難自然沉降,如膠體顆粒是10-4~10-6mm大小的微粒,,在水中非常穩(wěn)定,,它的沉降速度極慢,沉降1m需耕時200年,。沉降慢的原因有二個:一,、膠體粒子都帶有負電荷,由于同性相斥的原因,,從而阻止膠體微粒間的接觸,,不能被彼此粘合,懸浮于水中,。二,、膠體粒子表面還有一層分子緊緊地包圍著,這層水化層也阻礙和隔絕膠體微粒之間的接觸,,不能被彼此粘合,,懸浮于水中。
8,、怎樣使膠體顆粒沉淀? 要使膠體顆粒沉淀,,就要促使膠體顆粒相互接觸,使之成為大的顆粒,亦即凝聚起來,,使其比重大于1而沉淀,。采用的方法有很多種,工程上常用的技術有:凝聚法,、絮凝法和混凝法(用到聚合氯化鋁和聚丙烯酰胺),。
9、什么叫凝聚,?在廢水中投加帶正離子的混凝藥劑,,大量正離子在膠體粒子之間的存在以消除膠體粒子之間的靜電排斥,從而使微粒聚結,,這種通過投加正離子電解質的方法,,使得膠體微粒相互聚結的過程稱為凝聚。常用地凝聚劑有硫酸鋁,、硫酸亞鐵,、明礬、氯化鐵,、聚合氯化鋁,、聚丙烯酰胺等。
10,、什么叫絮凝,?絮凝是在廢水中加入高分子混凝藥劑,高分子混凝藥劑溶解后,,會形成高分子聚合物,。這種高聚物的結構是線型結構,線的一端拉著一個微小粒子,,另一端拉著另一個微小粒子,,在相距較遠兩個粒子之間起著粘結架橋的作用,使得微粒逐漸變大,,較終形成大顆粒的絮凝體(俗稱礬花),,加速顆粒沉降。常用的絮聚劑有聚丙烯酰胺(PAM),、聚鐵(PE)等,。
11、什么叫混凝,?凝聚與絮凝結合在一起使用的過程為混凝過程,。混凝在實驗或工程上被經(jīng)常應用,,如先在水中投加硫酸亞鐵等藥劑,,消除膠體粒子之間的靜電排斥,,然后再投加聚丙烯酰胺(PAM),使得微粒逐漸變大,,形成肉眼可見的礬花,,較后產(chǎn)生沉降。
12,、什么叫吸附,?利用多孔性固體(如活性炭)或絮體物質(如聚鐵)將廢水中的有du有害物質吸附在固體或絮體的表面上或微孔內(nèi),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這種處理方法稱作為吸附處理,。吸附的對象可以是不溶性固體物質,也可以是溶解性物質,。吸附處理的效率高,出水水質好,,因此常作為廢水深度處理,。也可在生化處理單元中引入吸附處理,以提高生化處理效率(如PACT法就是其中的一種),。
13,、什么叫廢水的生化處理? 廢水的生物化學處理是廢水處理系統(tǒng)中較重要的過程之一,,簡稱生化處理,。生化處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動過程將廢水中的可溶性的有機物及部分不溶性的有機物有效地去除,使水得到凈化,。
14,、微生物是通過何種方式將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分解去除掉的?由于廢水中存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有機物,這些無生命的有機物是微生物的食料,,一部分降解,、合成為細胞物質(組合代謝產(chǎn)物),另一部分降解氧化為水份,,二氧化碳等(分解代謝產(chǎn)物),,在此過程中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被微生物降解去除。
15,、微生物與哪些因素有關,? 微生物除了需要營養(yǎng),還需要合適的環(huán)境因素,,如溫度,、pH值,、溶解氧、滲透壓等才能生存,。如果環(huán)境條件不正常,,會影響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甚至發(fā)生變異或死亡,。
16,、微生物較適宜在什么溫度范圍內(nèi)生長繁殖? 在廢水生物處理中,,微生物較適宜的溫度范圍一般為16-30℃,,較高溫度在37-43℃,當溫度低于10℃時,,微生物將不再生長,。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nèi),溫度每提高10℃,,微生物的代謝速率會相應提高,,COD的去除率也會提高10%左右;相反,,溫度每降低10℃,,COD的去除率會降低10%,因此在冬季時,,COD的生化去除率會明顯低于其它季節(jié),。
17、微生物較適宜的pH條件應在什么范圍,? 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物質代謝與pH值有密切關系。大多數(shù)微生物對pH的適應范圍在4.5-9,,而較適宜的pH值的范圍在6.5-7.5,。當pH低于6.5時,真菌開始與細菌競爭,,pH到4.5時,,真菌在生化池內(nèi)將占完全的優(yōu)勢,其結果是嚴重影響污泥的沉降結果,;當pH超過9時,,微生物的代謝速度將受到阻礙。不同的微生物對pH值的適應范圍要求是不一樣的,。在好氧生物處理中,,pH可在6.5-8.5之間變化;厭氧生物處理中,,微生物以pH的要求比較嚴格,,pH應在6.7-7.4之間,。
18、什么叫溶解氧,? 溶解氧與微生物的關系如何,? 溶解在水體中的氧被稱溶解氧。水體中的生物與好氧微生物,,它們所賴以生存的氧氣就是溶解氧,。不同的微生物對溶解氧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好氧微生物需要供給充足的溶解氧,,一般來說,,溶解氧應維持在3mg/L為宜,較低不應低于2mg/L,;兼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圍在0.2-2.0mg/L之間,;而厭氧微生物要求溶解氧的范圍在0.2mg/L以下。
19,、為什么高濃度的含鹽廢水對微生物的影響特別大,?微生物的單位結構是細胞,細胞壁相當于半滲透膜,,在氯離子濃度小于等于2000mg/L時,細胞壁可承受的滲透壓為0.5-1.0大氣壓,,即使加上細胞壁和細胞質膜有一定的堅韌性和彈性,,細胞壁可承受的滲透壓也不會大于5-6大氣壓。但當水溶液中的氯離子濃度在5000mg/L以上時,,滲透壓大約將增大至10-30大氣壓,,在這樣大的滲透壓下,微生物體內(nèi)的水分子會大量滲透到體外溶液中,,造成細胞失水而發(fā)生質壁分離,,嚴重者微生物死亡。工程經(jīng)驗數(shù)據(jù)表明:當廢水中的氯離子濃度大于2000mg/L時,,微生物的活性將受到抑止,,COD去除率會明顯下降;當廢水中的氯離子濃度大于8000mg/L時,,會造成污泥體積膨脹,,水面泛出大量泡沫,微生物會相繼死亡,。
20,、什么叫好氧生化處理?什么叫兼氧生化處理,?二者有何區(qū)別,?生化處理根據(jù)微生物生長對氧環(huán)境的要求的不同,,可分為好氧生化處理與缺氧生化處理兩大類,缺氧生化處理又可分為兼氧生化處理和厭氧生化處理,。在好氧生化處理過程中,,好氧微生物必須在大量氧的存在下生長繁殖,并降低廢水中的有機物質,;而兼氧生化處理過程中,,兼氧微生物只需要少量氧即可生長繁殖并對廢水中的有機物質進行降解處理,如果水中氧太多,,兼氧微生物反而生長不好從而影響它對有機物質的處理效率,。兼氧微生物可適應COD濃度較高的廢水,進水COD濃度可提高到2000mg/L以上,,COD去除率一般在50-80%,;而好氧微生物只能適應于COD濃度較低的廢水,進水COD濃度一般控制在1000-1500mg/L以下,,COD去除率一般在50-80%,,兼氧生化處理和好氧生化處理的時間都不太長,一般都在12-24小時,。人們利用兼氧生化和好氧生化之間的差別和相同之長,,將兼氧生化處理和好氧生化處理組合起來,讓COD濃度較高的廢水先進行兼氧生化處理,,再讓兼氧池的處理出水作為好氧池的進水,,這樣的組合處理可以減少生化池的容積,既節(jié)省了環(huán)保投資又減少了日常的運行費用,。厭氧生化處理與兼氧生化處理的原理和作用是一樣的,。厭氧生化處理與兼氧生化處理的不同之處是:厭氧微生物繁殖生長及其對有機物質降解處理的過程中不需要任何氧,而且厭氧微生物可適應更高COD濃度的廢水(4000-10000mg/L),。厭氧生化處理的缺點是生化處理時間很長,,廢水在厭氧生化池內(nèi)的停留時間一般需要40小時以上。
21,、生物處理在廢水處理工程上有哪些應用,? 生物處理在廢水處理工程上應用得較廣泛較實用的技術有二大類:一類叫做活性污泥法,另一類叫做生物膜法,�,;钚晕勰喾ㄊ且詰腋钌锶后w的生化代謝作用進行好氧的廢水處理形式。微生物在生長繁殖過程中可以形成表面積較大的菌膠團,,它可以大量絮凝和吸附廢水的懸浮的膠體狀或溶解的污染物,,并將這些物質吸收入細胞體內(nèi),在氧的參與下,,將這些物質完全氧化放出能量,、CO2和H2O,。活性污泥法的污泥濃度一般在4g/L,。而在生物膜法中,,微生物附著在填料的表面,形成膠質相連的生物膜,。生物膜一般呈蓬松的絮狀結構,,微孔較多,表面積很大,,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微生物進一步對這些被吸附的有機物分解和利用。在處理過程中,,水的流動和空氣的攪動使生物膜表面和水不斷接觸,,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和溶解氧為生物膜所吸附,生物膜上的微生物不斷分解這些有機物質,,在氧化分解有機物質的同時,,生物膜本身也不斷新陳代謝,衰老的生物膜脫落下來被處理出水從生物處理設施中帶出并在沉淀池中與水分離,。生物膜法的污泥濃度一般在6-8g/L,。為了提高污泥濃度,進而提高處理效率,,可以將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結合起來,,即在活性污泥池中添加填料,這種既有掛膜的微生物又有懸浮微生物的生物反應器稱為復合式生物反應器,,它具有很高的污泥濃度,一般在14g/L左右,。
22,、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有哪些異同之處?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是以生化處理的不同反應器形式,,從外觀上看主要區(qū)別在于前者的微生物不需要填料載體,,生物污泥是懸浮的,而后者的微生物是固定在填料上的,,然而它們處理廢水,、凈化水質的機理是一樣的。另外,,二者的生物污泥都是好氧活性污泥,,而且污泥的組成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此外,,生物膜法中的微生物,,由于是固定在填料上的,,可以形成比較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其生活能量和消耗能量不象活性污泥法中的微生物那樣大,,因此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比活性污泥法要少,。
23、什么叫活性污泥? 從微生物角度來看,,生化池中的污泥是由各種各樣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組成的一個生物群體,。如果把污泥的泥粒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里面有多種微生物——細菌,、霉菌,、原生動物和后生動物(如輪蟲、昆蟲的幼蟲和蠕蟲等),,它們構成一條食物鏈,,細菌和霉菌能分解復雜的有機化合物,獲得自身活動必需的能量并構造自身,。原生動物以細菌和霉菌為食,,又被后生動物所消耗,后生動物也可以直接依靠細菌生活,。這種充滿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機物能力的絮狀泥粒就叫做活性污泥。
24,、怎樣評價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中的活性污泥,? 活性污泥法與生物膜法的活性污泥生長情況的判別和評價是不一樣的。在生物膜法中,,活性污泥生長情況的評價主要采用顯微鏡直接觀察生物相,。在活性污泥法中,評價活性污泥生長情況的評價除了直接用顯微鏡觀察生物相外,,常用的評價指標還有: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混合液揮發(fā)性懸浮固體(MLVSS),污泥沉降比(SV),,污泥沉降指數(shù)(SVI)等,。
25、在用顯微鏡進行生物相觀察時,,那一類微生物直接表明生化處理效果良好,?微型后生動物(如輪蟲、線蟲等)的出現(xiàn)則表明微生物群落生長良好,,活性污泥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比較穩(wěn)定,,這時候的生化處理效果較佳,這就好比能經(jīng)常捕獲到大魚的河流里,小魚小蝦生長良好的情況一樣,。
26,、什么叫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MLSS)亦稱為污泥濃度,,它是指單位體積生化池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單位為毫克/升,用來表征活性污泥濃度,。它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兩部分,。一般來說SBR生化池內(nèi)MLSS值控制在2000-4000mg/L左右為宜。
27,、什么叫混合液揮發(fā)性懸浮固體(MLVSS),?混合液揮發(fā)性懸浮固體(MLVSS)是指單位體積生化池混合液所含干污泥中可揮發(fā)性物質的重量,單位也是毫克/升,,由于它不包括活性污泥中的無機物,,因此能較確切地代表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數(shù)量。
28,、什么是污泥沉降比(SV),? 污泥沉降比(SV)是指曝氣池內(nèi)混合液在100毫升量筒中,靜止沉淀30分鐘后,,沉淀污泥與混合液之體積比(%),,因此有時也用SV30來表示。一般來說生化池內(nèi)的SV在20-40%之間,。污泥沉降比測定比較簡單,,是評定活性污泥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常被用于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和及時反時污泥膨脹等異�,,F(xiàn)象,。顯然,SV與污泥濃度也有關系,。
29,、什么是污泥指數(shù)(SVI)?污泥指數(shù)(SVI)全稱污泥容積指數(shù),,1克干污泥在濕態(tài)時所占體積的毫升數(shù),其計算公式如下為:SVI=SV*10/MLSSSVI剔除了污泥濃度因素的影響,,更能反映活性污泥凝聚性和沉降性,,一般認為:當60<SVI<100時,污泥沉降性能好當100<SVI<200時,,污泥沉降性能一般當200<SVI<300時,,污泥由膨脹的趨勢當SVI>300時,污泥已膨脹
30,、溶解氧(DO)表示什么?溶解氧(DO)表示水中氧的溶解量,,單位用mg/L表示,。不同的生化處理方式對溶解氧的要求也不同,在兼氧生化過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0.2-2.0mg/L之間,,而在SBR好氧生化過程中,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在2.0-8.0mg/L之間,。因此,,兼氧池操作時曝氣量要小,曝氣時間要短,;而在SBR好氧池操作時,,曝氣量和曝氣時間要大得多和長得多,而我們用的是接觸氧化,,溶解氧控制在2.0-4.0mg/L,。
31、廢水中溶解氧的含量與哪些因素有關,?水中溶解氧的濃度可以用Henry定律來表示:當達到溶解平衡時:C=KH*P其中:C為溶解平衡時水中氧的溶解度,;P為氣相中氧的分壓;KH為Henry系數(shù),,與溫度有關,;增加曝氣努力使氧的溶解接近平衡,而同時活性污泥還會消耗水中的氧,。因此廢水中實際溶解氧量與水溫,、有效水深(影響壓力)、曝氣量,、污泥濃度,、鹽度等因素有關。
32,、在生化過程中為什么需要經(jīng)常補充廢水中的營養(yǎng)物,?利用生化過程去除污染物的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而微生物的細胞合成等生命過程均需要有足夠量和種類營養(yǎng)物質(包括微量元素),。對于化工類廢水來說,由于生產(chǎn)產(chǎn)品的單一性,,因此廢水水質的組成的成分也較為單一,,缺乏微生物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比如講,,X公司的生產(chǎn)廢水中只有碳和氮而沒有磷,,這種廢水無法滿足微生物新陳代謝需要,因此必須添加廢水中磷完善微生物新陳代謝的過程,促進微生物細胞的合成,。
33,、廢水中微生物所需的各營養(yǎng)元素之間的比例為多少?微生物像動物植物一樣也需要必要的營養(yǎng)物質才能夠生長繁殖,,微生物所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主要是指碳(C),、氮(N)、和磷(P),,廢水中主要營養(yǎng)元素的組成比例有一定的要求,,對于好氧生化一般為C:N:P=100:5:1(重量比)。
34,、為什么會有剩余污泥產(chǎn)生,?在生化處理過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斷地消耗著廢水中的有機物質,。被消耗的有機物質中,,一部分有機物質被氧化以提供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另一部分有機物質被微生物利用以合成新的細胞質,,從而使微生物繁衍生殖,,微生物在新陳代謝的同時,又有一部分老的微生物死亡,,故產(chǎn)生了剩余污泥,。
35、什么是水體富營養(yǎng)化,?水體富營養(yǎng)化是發(fā)生在淡水中,,由水體中氮、磷,、鉀含量過高導致藻類突然性過度增殖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水體富營養(yǎng)化形成原因主要是氮、磷,、鉀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緩慢,、更新周期長的地表水體,使藻類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長繁殖,,使有機物產(chǎn)生的速度遠遠超過消耗速度,,水體中有機物積蓄,破壞水生生態(tài)平衡的過程,。
河南祥之源水處理材料有限公司——污水處理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