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馬甲”,這個夏日里最靚麗的風景線
轉眼已經(jīng)開學,但你是否還記得假期里活躍在余姚市婦幼保健院各個角落的“紅馬甲”——學生志愿者們。高溫和疫情并沒有影響他們志愿服務的熱情,秩序維持、區(qū)域疏導、提供就醫(yī)幫助......這個夏日里,他們就是那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為弘揚志愿服務精神、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高效的就醫(yī)服務,今年暑假前夕,醫(yī)院團委開展志愿者線上招募活動,來自各個高校的學生們主動請纓,積極報名參加。根據(jù)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要求,上崗前,醫(yī)院確保了各位志愿者的健康碼、行程碼綠色及核酸檢測陰性。另外,組織志愿者參與系統(tǒng)的培訓,了解醫(yī)院志愿服務相關規(guī)章制度、服務流程、服務內(nèi)容,掌握志愿服務應遵守的防護措施和技能。短短兩個月時間,共計52名學生志愿者參與志愿服務,累計志愿服務時長1560小時,服務患者10000余人次。他們用實際行動把“愛”傳遞,詮釋了向上、向善的社會正能量。
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志愿者們的心聲吧
朱思琦:這是我第二個來這里做志愿者的假期了,對我來說志愿服務的意義不僅是幫助他人,更是快樂自己。我記得有一天,一位5歲的小男孩來來回回好幾次檢驗科,陪生病的媽媽抽血化驗,幫媽媽取檢驗報告單。當我?guī)托∧泻⒔鉀Q問題后,他突然對我說:“謝謝姐姐,我長大后也要像你一樣幫助很多人。”那一刻我心里特別溫暖。
魏宏鎧:我志愿服務的崗位在醫(yī)院的門診入口處,“請您掃健康碼和行程碼。”是我最常說的一句話,如果遇到不會自己掃碼操作的老年群體,我會幫助他們操作。老年群體對于科學發(fā)展的適應能力沒有年輕人那么快,我們做志愿者的就像是一座連接科學發(fā)展和老年群體的橋梁,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醫(yī)院。
袁一超:一周的志愿服務時間不長,但足以了解醫(yī)護工作者工作的不易,即使再累,還是面帶微笑地服務他人,這種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是值得我學習的。雖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也許我不重要,但我還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志愿者的隊伍中來,為更多無助的患者帶去希望。志愿者服務不僅限這幾天,我想我會時刻保持著內(nèi)心的這一份熱忱,為社會帶去更多的溫暖。
張光雨: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患者向我詢問同樣的問題,我已經(jīng)數(shù)不清重復指引過多少次路線,操作過多少次自助機,打印過多少份檢驗報告單。但我從來沒有任何怨言,因為我是一名光榮的志愿者,雖然會有些艱辛,但是聽到的每一聲“謝謝”是我最大的動力。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身為志愿者我要將愛心傳遍醫(yī)院的每一個角角落落。
徐澤城:在醫(yī)院做志愿能真真切切感受到和其他志愿服務的不同。在這里,我接觸到的都是患者,對于初次來院就診的患者,由于對醫(yī)院環(huán)境、就醫(yī)流程的不熟悉會更加緊張焦慮,甚至不知所措,這個時候就極其需要他人的幫助。記得一位阿姨曾拉著我的手感激的說道:“我們年紀大了進了醫(yī)院就不知道怎么辦了,幸虧有你們這樣好心腸的年輕人,太謝謝你們了!”
或許他們只是普通的學生,但他們中的每一位都是偉大的志愿者群體中的一份子。是他們,筑起了這個夏天余姚市婦幼保健院最靚麗的風景線,學生志愿者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為患者、為醫(yī)院、為社會帶來溫暖,感謝他們,向他們致敬!